时间: 2025-05-01 11: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9:13
减缓:动词,意指使速度变慢,减少变化的速度或强度,通常用于描述过程、疾病、增长等的速度降低。
“减缓”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减”和“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减”常指减少,“缓”指缓慢,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减缓”。
在现代社会,“减缓”常与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减缓”给人一种平静、稳定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有意识地放慢节奏、减少压力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使用“减缓”来描述自己减少工作压力、放慢生活节奏的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我减缓了脚步,让每一刻都沉淀成永恒的记忆。”
在英语中,“减缓”可以对应为“slow down”或“mitigat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与放慢速度、减少影响有关。
“减缓”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过程的速度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节奏的控制和调整。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减缓”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缓】
(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引证】
《广韵》-缓,舒也。 、 《战国策·卫策》-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 、 《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
【组词】
缓缓、 缓步代车、 缓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