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4:02
减笔(jiǎn b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减少笔画”,通常指的是在书法或绘画中简化笔画,使作品更加简洁、流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减笔也可以指在任何形式的写作或表达中,通过精简语言来提高表达的效率和清晰度。
减笔一词源于**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笔画,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写作和表达中。
在**文化中,减笔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强调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简单和纯粹。这种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也有所体现,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简洁和高效。
减笔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清新和简洁。它让我联想到清晨的露水,干净而纯粹。在表达时,减笔帮助我去除不必要的修饰,直接传达核心思想。
在我的写作中,我经常使用减笔的技巧,尤其是在撰写工作报告和学术论文时。通过精简语言,我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读者的理解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减笔:
清晨,露珠, 简洁,纯粹。 减笔,心境, 清新,如初。
减笔让我联想到一幅简洁的山水画,笔触简单而有力。在听觉上,它让我想到一首节奏明快的音乐,旋律简洁而富有力量。
在英语中,与减笔相对应的概念可能是“simplification”或“conciseness”。不同文化中,简洁表达的重要性都是被广泛认可的,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减笔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也是一种生活和表达的哲学。通过精简和简洁,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思想,提高沟通的效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减笔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帮助我们去除复杂性,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