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3:08
减灾:字面意思是指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基本含义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以降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减灾一词在中文中由“减”和“灾”两个字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减灾的概念和实践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减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减灾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涉及法律、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
减灾一词给人以积极、预防和保护的联想。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主动应对和自我保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责任感。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加强了减灾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全国的灾害应对能力。这一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减灾的重要性。
诗歌: 在风暴来临之前, 我们筑起坚固的堤坝, 减灾的种子, 在心中生根发芽。
视觉:减灾可能让人联想到防洪堤、避难所、应急包等视觉元素。 听觉:减灾可能让人联想到警报声、救援队的呼喊声等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减灾可以对应为“disaster reduction”或“disaster mitigation”。不同文化对减灾的理解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减少灾害的影响。
减灾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技术、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它不仅是应对灾害的手段,也是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在个人层面,了解和参与减灾活动可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