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32
分身: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或物体的复制品或替代品,通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同时出现在两个或多个地方,或者一个人拥有多个身份或角色。
“分身”一词源于汉语,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庄子》中的“分身术”,指的是一种超自然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超自然现象,也用于形容人的多重角色或忙碌状态。
在东方文化中,“分身”常与神话和传说联系在一起,如日本的忍者和中国的道士都有分身的传说。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科技或虚拟现实中的多重身份。
“分身”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超自然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忙碌和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它激发了人们对自我和身份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分身”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需要在多个角色或职责之间切换的人,如职场人士、父母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分身”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多重身份的体验:
时光的分身,在指尖跳跃,
白昼与黑夜,交替不歇。
我在城市的角落,分身无数,
每个影子,都是我,又非我。
“分身”这个词不仅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含义,而且在文化和心理层面也引发了人们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关注多重身份和角色的平衡,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我。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