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13
喙长三尺 的字面意思是鸟类的喙(嘴)长达三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能言善辩,口才极佳,因为鸟的喙长而尖,象征着说话的锐利和敏捷。
在文学作品中,喙长三尺 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善于辩论或演讲的人物,如古代的谋士或现代的演说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开玩笑地形容某人说话太多或太尖锐。在专业领域,如辩论或演讲培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技巧高超的演讲者。
同义词: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辩才无碍 反义词:笨嘴拙舌、沉默寡言、言不达意
喙长三尺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鸟类的观察和描述,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口才。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鸟类,而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口才。
在文化中,善于言辞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喙长三尺** 这个词汇体现了对能言善辩者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沟通能力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它象征着智慧和沟通能力。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辩论或演讲中表现出色的人,他们的言辞犀利而有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讲解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我常常觉得他就像是一个喙长三尺的演说家,总能把复杂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喙长三尺,言辞如箭,
在辩论场上,无人能敌。
智慧的光芒,闪烁不息,
他的话语,总能触动人心。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只长喙的鸟,如鹈鹕或鹭鸟,它们的喙长而尖,形象鲜明。听觉上,我会联想到那些流畅而有力的演讲,声音清晰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ilver-tongued" 或 "eloquent",这些词汇也用来形容能言善辩的人,但它们没有像 喙长三尺 这样具体的形象联想。
喙长三尺 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人的口才,还体现了对沟通能力的赞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如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
与君俯首大艰阻,~不得语。
1.
【喙】
(形声。从口,彖(tuàn)声。本义:鸟兽的嘴)。
器物的尖端。
【引证】
《史记》-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