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8:41
为山止篑 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堆山只差一筐土而停止,比喻事情即将成功却因某种原因而放弃或停止。基本含义是指在接近成功时放弃,功亏一篑。
为山止篑 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坚持和毅力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在任何努力中坚持到最后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坚持和毅力被视为重要的美德。为山止篑** 这个成语强调了即使在接近成功时也不应放弃,这与儒家文化中对于“仁”和“礼”的追求相呼应。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遗憾和失望的情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本可以成功的情境却因最后的放弃而失败。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引发对于坚持和毅力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前感到极度焦虑,几乎想要放弃。但最终我坚持下来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为山止篑 的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坚持带来的成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为山止篑,未成一篑,
心中犹存,那一筐土的重量。
梦想近在咫尺,
却因一念之差,功亏一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一座几乎完成的小山前,手中拿着最后一筐土,却犹豫不决。背景音乐可以是缓慢而沉重的钢琴曲,增强那种遗憾和犹豫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all at the last hurdle" 或 "stumble at the finish line",都表达了在最后关头失败的含义。
为山止篑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任何努力中都要坚持到最后,不要因为最后的困难或犹豫而放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北齐书·神武帝纪》:“~,相为惜之。”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4.
【篑】
(形声。从竹,贵声。本义:盛土的竹筐) 同本义。
【引证】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组词】
篑笼、 功亏一篑
1. 【吾止也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