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8:23
民法: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法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侵权、婚姻、继承等领域。
民法一词源于拉丁语“ius civile”,意为公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法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财产法和家庭法,逐渐涵盖了更多的民事关系。
民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在法治社会中,民法是维护个人权利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在**,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民法给人以秩序、公正和保护的联想。它代表了法律对个人生活的规范和保障,让人感到安全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民法涉及的合同、婚姻和继承等问题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福祉。例如,购房合同、婚前协议和遗嘱的制定都需要民法的知识。
在诗歌中,民法可以被用来象征秩序和正义:
民法如织,编织着社会的经纬, 每一条款,都是公正的誓言。
民法可以联想到法庭的庄严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律师辩论的激烈声音。视觉上,可以想象法律书籍的厚重和法庭的肃穆。
在不同文化中,民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的民法体系(大陆法系)与英美的普通法系在法律渊源和判例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法律分支。通过对民法的学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民法的相关知识能够丰富我们的法律词汇,提高法律素养。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