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3: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00:09
屏声静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抑制声音,使气息平缓。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境下,为了不引起注意或不打扰他人,刻意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
屏声静气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屏声静气常与礼仪和尊重他人有关。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专注。联想到了需要集中精神或保持低调的情境,如考试、秘密行动等。
在大学图书馆学*时,我经常看到同学们屏声静气地阅读和写作,这种氛围让人感到专注和高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月光下,我们屏声静气,
聆听夜的低语,风的轻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内部,人们低头阅读,没有任何声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夜的宁静,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和翻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old one's breath" 或 "keep quie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保持安静的意思。
屏声静气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个人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
大家都只~的等着。
1. 【屏】 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