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1:16
词汇“外言”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外言”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外来的言论”或“非本地的言论”。在某些语境下,它可能指的是与主流观点或官方言论不同的声音,或者是来自外部的批评或建议。
在文学作品中,“外言”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现有秩序或观点的挑战。在口语中,它可能指的是某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或评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它可能指的是非主流的政治观点或社会批评。
由于“外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外”和“言”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外来的言论。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外言”可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可能挑战现有的权威或秩序。在开放的社会中,外言可能被鼓励,作为多元声音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人来说,“外言”可能带来一种解放的感觉,因为它代表了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引起不安或恐惧,因为它可能威胁到现有的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外言”的情况,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同的观点或批评。这些外言可能会激发我们的思考,或者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自己的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外言”来表达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沉默的森林中,外言如风,
轻轻拂过,唤醒沉睡的灵魂。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突然一个外来者带来了新的言论,这些言论像光一样照亮了黑暗的角落。这种场景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自由言论的共鸣。
在不同的文化中,“外言”可能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在一些文化中,外来的观点可能被热烈欢迎,而在其他文化中,它们可能被视为威胁。
通过对“外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表达不同声音和观点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尊重外言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