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2:14
词汇“外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外部冲突或争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外衅”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外部的争端或冲突。其中,“外”表示外部,“衅”表示裂痕或争端。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争端或冲突。
“外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衅”字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原指裂痕或缝隙,后引申为争端或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衅”逐渐固定为描述外部冲突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外衅”常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等议题相关。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外衅”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涉及国际争端和冲突的报道和讨论中。
“外衅”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冲突和争端,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紧张局势和不稳定因素。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涉及到国际关系或外交事务,可能会使用“外衅”来描述外部引发的冲突或争端。例如,在讨论国际新闻时,可能会提到某个国家因外衅而陷入困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衅”融入到描述战争或冲突的诗句中,如:
烽火连天外衅起,
铁马冰河入梦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冲突的画面,如硝烟弥漫的战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激昂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外衅”带来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与“外衅”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xternal conflict”或“foreign dispute”。不同文化中对“外衅”的理解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都是指外部引发的冲突或争端。
通过对“外衅”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外部冲突和争端,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