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4:48
“万籁俱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形容环境极其安静,没有一点声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夜晚、深山、寺庙等非常宁静的场景。
“万籁俱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散文中常见。它的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宁静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内心的平和和修养有关。因此,“万籁俱静”这个成语常常与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修养的场景相关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美好。它也让我想到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山中徒步旅行,夜晚时分,四周万籁俱静,那种宁静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在湖面上,
万籁俱静,只有心跳声。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的湖边,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四周没有一点声音,只有偶尔的蛙鸣。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in drop silence”,意思是极其安静,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俱静”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也传达了一种精神状态。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和珍惜宁静的时刻。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
意尽投笔之时,夜已深沉,万籁俱静。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籁】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吹鸣籁。 、 王勃《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
【组词】
籁竽、 籁龠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1. 【万籁】 静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