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00
词汇“受记”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用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对这个词汇的分析将主要集中在其可能的来源和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
“受记”在**中指的是接受佛陀的教诲并被佛陀认可,通常指菩萨或阿罗汉在接受佛陀的授记后,未来将成佛或达到某种修行境界。
在文献中,“受记”通常出现在描述菩萨或阿罗汉的修行历程中,特别是在他们被佛陀预言未来将成佛或达到某种高深境界的场合。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或学术语境中。
同义词:授记(指佛陀给予的预言或认可) 反义词:无(由于“受记”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术语,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受记”一词来源于梵文,经过经典的翻译进入中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逐渐消失,仅在特定的或学术语境中使用。
在文化中,“受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修行者的修行得到佛陀的认可,是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在研究或**活动中出现。
对于徒来说,“受记”可能带来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情感,因为它关联到修行的高级阶段和佛陀的认可。对于非徒,这个词汇可能不太熟悉,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由于“受记”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或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受记”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得到权威或导师的认可,象征着他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
由于“受记”是一个术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寺庙的宁静景象,或是**音乐中的庄严旋律。
在其他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教中的“受洗”或“受膏”,但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合与“受记”不同。
“受记”是一个具有特定背景的词汇,它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它展示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