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5:16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
记载,记录。
【引证】
《广雅》-记,书也。 、 《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宫之奇果谏,记曰。 、 《汉书·张敞传》-受记考事。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之而去。 、 文天祥《 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览则省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姚鼐记之。
【组词】
摘记、 笔记、 手记、 记言
标志,记号。
【引证】
《水浒传》-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组词】
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
胎记。
【引证】
《警世通言》-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
【组词】
他身上有块记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印章。
【引证】
《宋史·职官志》-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
【组词】
戳记;图记;钤记;记室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喜不自禁,问道:‘此话当真?’警幻道:‘岂有假哉!’宝玉又问:‘此书何名?’警幻道:‘此书名为《石头记》。’”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道:‘小人自幼学得些枪棒,颇能厮杀。今闻得大官人招贤纳士,特来投奔。’柴进大喜,便教记了名字,安排酒食相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伯与虢叔盟于幽,郑伯许之,虢叔记之。”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问其故,女曰:‘妾聂小倩,年十八夭殂,葬寺侧,每为妖物所役。幸遇公子,得脱苦海。’生乃记其言,以为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