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4:04
受贿:指个人或团体接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作为对其职务行为的不正当影响,通常涉及公职人员或有权力的个人。
受贿一词源自汉语,由“受”和“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贿”已有贿赂之意,而“受”表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受贿被视为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廉洁”相悖。政府持续开展反腐败**,严厉打击受贿行为。
受贿一词通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和厌恶。它与不公正、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等概念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通过新闻报道或社会讨论了解到受贿案例,这些案例常常引发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的深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阴影下,
受贿的双手,
编织着不公的网,
捕捉着无辜的灵魂。
受贿可能联想到法庭审判的场景,或者反腐败宣传视频中的警示信息。
在英语中,受贿对应词汇为“bribery”或“corruption”。不同文化对受贿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
受贿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影响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触及社会正义和权力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公正和廉洁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贿】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
【引证】
《尔雅》-贿,财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 、 《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贿用束纺。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组词】
贿交、 贿货、 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