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06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是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与南极半岛北端之间的一条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它以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之一,宽度约为800至1000公里。
在专业领域,如海洋学、气象学和航海学中,德雷克海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环流有显著影响。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探险和勇气的象征。在口语中,提及德雷克海峡可能意味着谈论极端天气条件或艰难的航行经历。
同义词:无直接同义词,但可以与“南极航道”或“极地航路”等词汇相关联。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平静海域”或“安全航道”等词汇形成对比。
德雷克海峡的名字来源于1*世纪的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他在1577年至1580年的环球航行中首次穿越了这条海峡。在语言学上,这个名字代表了探险和发现的历史。
在航海文化中,德雷克海峡象征着挑战和未知的冒险。它也是南极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吸引了许多寻求刺激和独特体验的旅行者。
提到德雷克海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孤独、广阔和自然的力量。它也可能激发对探险和未知的渴望。
个人可能在与海洋相关的活动中遇到德雷克海峡,如参与南极探险或研究项目。
在诗歌中,德雷克海峡可以被描绘为“两个大洋的冷酷拥抱,风和浪的舞蹈之地”。
结合图片,德雷克海峡可能呈现出冰山、巨浪和遥远的地平线。音乐上,它可以与深沉、宏大的交响乐相联系。
在其他语言中,如西班牙语,德雷克海峡被称为“Pasaje de Drake”,但其文化和象征意义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
德雷克海峡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承载了探险、自然力量和人类勇气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背景。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雷】
3.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5.
【峡】
(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原道》。注:“两山之间为峡。”-仿洋于山峡之旁。 、 王维《桃源行》-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仍下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