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09
“下笔风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写字或写作时笔力雄健,如同风雷般迅猛有力。这个成语形容文笔犀利,气势磅礴,能够震撼人心。
在文学语境中,“下笔风雷”常用来形容作者的文笔或诗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文学作品或评价某人的写作风格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写作教学等,这个成语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同义词:
反义词:
“下笔风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文学和书法的传统中演变而来的。在文化中,书法和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文笔力量的推崇。
在**文化中,文笔的力量和美感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下笔风雷”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笔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作者才华和精神力量的一种认可。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或作者的写作风格。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通过文字传达强烈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伟大作家和诗人。这种力量不仅能够激励读者,也能够影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我曾尝试模仿“下笔风雷”的风格,试图通过我的文字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虽然我可能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这个成语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下笔风雷震九州,
字字铿锵似剑锋。
墨香飘溢传千古,
文心雕龙显英雄。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位书法家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动感。听觉上,我可以想象笔触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如同风雷般震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ing with power and passion”或“a pen that wields like a sword”,但这些表达都没有“下笔风雷”那种形象和力量感。
“下笔风雷”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笔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作者才华和精神力量的一种认可。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醒我要追求文字的力量和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在我的写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草法入篆法,~掣。一纵而一横,十荡更十决。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4.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