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33
悲愁: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悲伤和忧愁的情绪。它描述了一种深沉的、通常与失落或不幸相关的情感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悲愁”常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愁情感被深刻地描绘出来。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悲愁”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例如:“今天我感到特别悲愁。”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悲愁”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情绪障碍或抑郁状态。
同义词:忧伤、悲哀、悲痛、忧郁 反义词:欢乐、喜悦、愉快、高兴
“悲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由“悲”和“愁”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悲伤和忧愁。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在**文化中,“悲愁”常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如唐诗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悲愁情感。在社会背景中,悲愁可能与个人的不幸经历或社会的动荡有关。
情感反应:听到或使用“悲愁”这个词时,我可能会感到一种沉重和压抑。 联想:联想到雨天、孤独的背影、老照片等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亲人的离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悲愁的情感,那段时间我经常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诗歌:
雨滴轻敲窗,悲愁随风扬,
旧梦难重温,心事随波荡。
视觉:联想到灰色调的画面,如黑白电影中的悲伤场景。 听觉:联想到低沉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交响曲。
在英语中,“悲愁”可以对应为“melancholy”,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深远的文学和哲学意义。
“悲愁”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还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深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更加欣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