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20
土地证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证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官方文件。在**,土地证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发,用以确认个人或法人对于特定地块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在不同的语境下,“土地证”的使用有所不同:
“土地证”一词源自中文,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内容。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土地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规范化。
在**,土地证是土地公有制下的产物,它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土地证的存在确保了土地使用的合法性和秩序,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土地证往往与安全感和归属感联系在一起。对于许多人来说,拥有土地证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是深刻且持久的。
在个人生活中,土地证可能与购房、投资或家族传承等重要**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努力工作,最终购买房产并获得土地证。
在诗歌中,土地证可以被比喻为“大地的钥匙”,象征着开启新生活的大门。
想象一张正式的文件,上面印有政府的印章,这种视觉形象与土地证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公证人宣读文件内容的声音。
在不同国家,土地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是相似的,即证明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土地证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不仅证明了土地的所有权,还关系到个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土地证的含义和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交流。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