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44
土地神:在中文语境中,土地神是指掌管和守护某一特定土地或地区的神灵。在**传统文化中,土地神通常被认为是地方的守护神,负责保佑该地区的居民平安、丰收和繁荣。
土地神的观念源自古代**的农业社会,人们崇拜自然力量,特别是与土地相关的神灵,以祈求农业的丰收和社区的安宁。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神的形态和功能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地方守护神的基本属性保持不变。
在**,土地神信仰与农业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在社会背景中,土地神也象征着社区的凝聚力和对传统的尊重。
土地神给人以亲切和安心的感觉,联想到家乡的温暖和社区的和谐。在情感上,它唤起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在个人经历中,土地神可能与家乡的传统节日和家族的祭祀活动相关联,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文化纽带。
在诗歌中,土地神可以被描绘为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护着田野和村庄,如:
土地神,白发苍苍, 守护着这片绿野茫茫。 晨曦中,他轻抚麦浪, 夜幕下,他守护梦乡。
土地神的形象常与老者的形象结合,可以想象为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手持拐杖,守护着一片宁静的田野。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乡村的宁静和鸟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土地神概念也存在,如日本的“地藏菩萨”和西方的“大地母亲”,虽然具体形象和功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土地的崇拜和保护。
土地神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对土地的敬畏和依赖,也体现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传统的延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