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2:51
土埂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由土壤堆积而成的埂,通常是指田间用来分隔田块或作为排水、灌溉用途的小土堤。它是一种农业景观中常见的地貌特征,用于农业耕作和土地管理。
在文学作品中,土埂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景象,营造一种田园诗般的氛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土埂”来形容田间的具体地貌或作为比喻,如“像土埂一样分隔”。在农业专业领域,土埂则可能涉及到具体的农业技术,如土埂的建造和维护。
同义词:土堤、土坎、土垄 反义词:平地、洼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形状和用途的描述上有所不同,如“土堤”可能更强调其防御功能,而“土埂”则更多用于农业分隔。
“土埂”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土”和“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土埂就已经是农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埂的建造和维护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土埂是农民智慧的体现,它不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农村景观的一部分。土埂的存在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土埂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勤劳的农民形象。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土埂可能与童年在农村的记忆相关联,如在土埂上玩耍或观察农作物的生长。
在诗歌中,土埂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护着岁月的流转:
土埂静卧田间, 岁月无声流转。 春耕秋收, 见证了农人的辛劳。
土埂可能让人联想到田野的景象,伴随着风吹过稻田的声音,或是农民耕作时的吆喝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业地貌特征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用途。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ridge”或“bund”,具体用途和形态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土埂”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农业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对这类词汇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埂】
(形声。从土,更声。本义:小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埂,秦谓坑为埂。 、 《玉篇》-埂,小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