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3:02
失赃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丢失或遗失赃物,即非法获得的财物。在法律语境中,失赃可能涉及到被盗物品的丢失,或者是犯罪分子在逃避法律制裁时遗失了他们非法获取的财物。
失赃 这个词由“失”和“赃”两个字组成。“失”字意为丢失,而“赃”字特指非法所得的财物。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法律和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逐渐丰富和精确。
在**传统文化中,失赃往往与道德和法律的冲突有关,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失赃的概念更多地与法律制度和犯罪调查相关联。
失赃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非法行为和不幸的后果。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犯罪、逃亡和法律的制裁。
在个人生活中,失赃可能不常遇到,但如果涉及到法律案件或听到相关新闻,这个词就会变得相关和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赃”来象征失去的道德或法律的约束:
在夜的深渊,他失赃了光明, 迷失在法律的边缘,无尽的黑暗。
失赃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道、匆忙的脚步声和警笛的呼啸,这些都是与犯罪和逃亡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lost stolen goods" 或 "misplaced loot",但这些表达不如“失赃”那样简洁和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
失赃 这个词在法律和犯罪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赃】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引证】
《列子·天瑞》-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组词】
赃仗、 赃派、 栽赃、 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 赃银
贪污;行贿。
【引证】
《广韵》-纳贿曰赃。 、 《后汉书·质帝纪》-南阳太守韩昭坐赃,下狱死。 、 《魏书·世祖纪》-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
【组词】
赃秽、 赃罪、 赃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