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3:11
词汇“履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履径”字面意思是指行走的小径,其中“履”指的是行走,“径”指的是小路或路径。因此,“履径”可以理解为行走的路径或小道。
由于“履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行走的小径,带有一定的诗意或象征意义。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小路”、“路径”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履”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行走的意思,而“径”字则一直指小路或路径。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履径”这个词汇,但其使用频率较低,可能是因为有更多常用词汇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行走的小径常常带有隐逸、寻找内心平静的象征意义。因此,“履径”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这样的意境。
“履径”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山林、自然和内心的宁静。
由于“履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径”来营造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踏着晨露,我走在履径上,
林间的风,轻拂过我的脸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小径在森林中延伸,两旁是茂密的树木和野花。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path”或“trail”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履径”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带来一种诗意和宁静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增添语言的多样性和美感。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径】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径,步道也。 、 《字林》-径,小道也。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礼记·月令》-审端径术。 、 《礼记·曲礼》-送丧不由径。 、 《论语》-行不由径。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 《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唐·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组词】
径术、 径路、 径逾、 径行、 径界、 径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