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3:57
“三寸鸟,七寸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言辞锋利,能够刺痛人心。字面意思是指鸟的嘴虽小(三寸),但说话却能伤人(七寸嘴)。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那些言辞犀利、不留情面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说话不饶人,或者在争论中总是能够找到对方的痛处。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沟通技巧和语言的影响力。
同义词:尖嘴舌、言辞刻、口若悬河 反义词:温文尔雅、和颜悦色、言辞温和
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语言力量的一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语言风格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语言被视为一种艺术,能够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形容人说话尖锐的成语如“三寸鸟,七寸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通常与不愉快的人际交往经历相关联。它可能让人想起那些在争论中总是占上风的人,或者那些说话不留余地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说话尖锐的人,这时候“三寸鸟,七寸嘴”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他们的特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她的言辞如三寸鸟,七寸嘴,
在寂静的夜里,刺穿了沉默的帷幕。
想象一只**,嘴虽小但尖锐,它的叫声刺耳,这种形象可以帮助理解“三寸鸟,七寸嘴”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rp tongue”或“cutting words”,它们都传达了言辞尖锐、能够伤人的意思。
“三寸鸟,七寸嘴”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交往中的语言风格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力量,还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言辞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多用来骂人。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3.
【鸟】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 一般指骂人的粗话。
【组词】
鸟乱、 鸟事
4.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5.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6.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1. 【三寸】 寸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