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59:43
“丑俗”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或行为既不美观也不高雅,通常带有贬义。字面意思是指外观或风格上的丑陋和庸俗,缺乏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丑俗”一词由“丑”和“俗”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丑”指丑陋,“俗”指大众化的、缺乏个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丑俗”,用来形容那些既不美观也不高雅的事物。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丑俗”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某些被认为是“丑俗”的事物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接受甚至欣赏。这反映了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丑俗”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低俗、粗鄙和不雅。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评价,导致对其产生厌恶或排斥。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丑俗”来形容一些过于夸张或缺乏品味的装饰品,或者批评某些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规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丑俗的装饰,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 庸俗的言语,透露出灵魂的贫瘠。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丑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用“tacky”或“vulga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丑俗”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们表达对某些事物的不满和批评。了解其基本定义、语境使用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和恰当地使用这个词,并理解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影响。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