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03
“有备无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先有所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这个成语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或困难时,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利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有备无患”常用于强调智慧和远见。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建议或提醒他人提前做好准备。在专业领域,如风险管理、应急准备等,这个成语更是被频繁使用,强调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
同义词“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都强调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但“未雨绸缪”更侧重于比喻性的提前准备,而“防患未然”则更直接地指防止问题的发生。反义词“临渴掘井”和“亡羊补牢”则表达了在问题发生后才采取措施的被动和无效。
“有备无患”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有备无患”这个成语,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预防和准备被视为智慧和远见的体现。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广泛流传,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前瞻性和责任感。
这个成语给人以安全感和信心,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通过准备来增强自己的控制感和稳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朋友,无论是准备考试、旅行还是工作项目,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明智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有备无患”融入到对未来的展望中:
明日之路,虽未可知,
有备无患,心安如斯。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暴风雨来临前,已经搭建好了避难所,这正是“有备无患”的生动体现。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稳健的歌曲,传达出准备和安全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reparedness prevents poor performance”或“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都强调了准备和预防的重要性。
“有备无患”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要有前瞻性和责任感,还教会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通过准备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控制感。这个成语的智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我日常交流和思考中的重要工具。
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
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大臣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1. 【有】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