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2:19
有声读物是指通过音频形式呈现的书籍内容,通常由专业演员或作者本人朗读,并配以适当的音效和背景音乐,以便听众通过听觉来“阅读”书籍。这种形式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书籍、短篇故事、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
有声读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广播剧和录音书籍,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和流媒体服务的普及,有声读物变得更加便捷和流行。
在现代社会,有声读物因其便利性而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在通勤、锻炼或做家务时。它也被认为是提高阅读量和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
有声读物常常让人联想到温暖的声音、舒适的氛围和沉浸式的体验。它能够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并在情感上与故事产生共鸣。
我个人在准备长途飞行时,会选择下载几本有声读物,这样可以在飞行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必担心眼睛疲劳。
在创作一首关于孤独的诗时,我可能会使用有声读物作为隐喻,描述一个人如何在孤独中通过听故事来寻找慰藉。
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一个人戴着耳机,闭着眼睛,沉浸在一本有声读物的世界中,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有声读物的概念和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可能更习惯于阅读纸质书,而在西方国家,有声读物则更为普遍。
有声读物作为一种现代阅读方式,不仅提供了便利,还丰富了阅读体验。它对于语言学习者、视觉障碍者以及喜欢多任务处理的人来说尤其有价值。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有声读物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它帮助我在不同情境下都能享受和理解文学作品。
1. 【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引证】
《说文》-读,诵书也。 、 《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 、 《孟子》-读其书。 、 《论衡·谈天》-相随观读,讽述以谈。
【组词】
读法、 读祝、 读鞫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