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6:05
“怒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愤怒的眼神注视某人或某物。这个词汇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通常伴随着不满、敌意或警告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怒视”常用于描绘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冲突,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或不满。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怒视”可能被用作分析情感表达和非言语沟通的工具。
同义词:瞪眼、怒目、怒瞪
反义词:微笑、和蔼、慈祥
“怒视”由“怒”和“视”两个字组成。“怒”字源自古代汉语,表示愤怒或生气;“视”字表示看或注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用愤怒眼神注视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因此,“怒视”作为一种强烈的眼神表达,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怒视”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紧张和冲突的场景。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或恐惧。在表达上,使用“怒视”可以有效地传达愤怒和不满,但也需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目睹了一个乘客对另一个乘客的怒视,因为后者不小心踩到了他的脚。这个怒视立刻让周围的气氛变得紧张,最终导致了一场小规模的争吵。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简单的眼神交流,也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和社交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怒视”:
他的怒视如利箭穿心,
刺透了夜的宁静,
星辰为之颤抖,
月光也黯然失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眉头紧锁,眼睛瞪得大大的,目光如炬,仿佛能射出火焰。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快板部分,来配合这种强烈的视觉形象。
在英语中,“怒视”可以翻译为“glare”或“scowl”。这两个词汇都传达了愤怒的眼神,但在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glare”更强调强烈的光芒或耀眼的光线,而“scowl”则更强调皱眉和不满的表情。
通过对“怒视”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以有效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意图。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