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2:16
词汇“怒马”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和含义可能相对模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怒马”字面意思是指一匹愤怒的马。在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马匹因为某种原因而表现出愤怒或激动的状态。
由于“怒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战场上的马匹因为战斗或主人的情绪而显得愤怒和激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如描述一匹马因为受到惊吓或疼痛而表现出愤怒的行为。
“怒马”这个词由“怒”和“马”两个字组成。“怒”表示愤怒或激动,“马”则是指马匹。这个词可能没有复杂的历史演变,它的含义相对直接,主要是形容马匹的愤怒状态。
在**文化中,马通常象征着力量和速度。因此,“怒马”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或艺术表现中被用来象征强烈的情感或力量。
“怒马”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动态的视觉和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一匹充满力量和激情的马,正在奋力奔跑或嘶鸣。
由于“怒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用这个词,可能是在描述一匹马因为某种原因而表现出异常激动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怒马”来增强形象和情感的表达:
怒马奔腾,尘土飞扬,
心中的火焰,如同烈日般炙热。
“怒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匹马在草原上狂奔的画面,伴随着马蹄声和嘶鸣声,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态感和力量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怒马”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一匹愤怒的马,例如英语中的“furious horse”或“angry steed”。
“怒马”这个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马匹的愤怒状态,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