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0: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0:40:23
牛鼻绳 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来牵引或控制牛的绳子,通常穿过牛的鼻孔,因为牛的鼻子是敏感部位,通过牛鼻绳可以有效地控制牛的行动。
在文学中,“牛鼻绳”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控制或束缚。在口语中,它可能直接指代实际的牵引工具。在专业领域,如畜牧业,牛鼻绳是一个常见的工具,用于管理和引导牛群。
“牛鼻绳”一词直接来源于其功能和使用对象,即用于牛鼻的绳子。在语言中,它的使用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农耕文化中,牛鼻绳是重要的工具,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也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对于一些人来说,牛鼻绳可能唤起对田园生活的怀旧情感,或是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束缚和限制。
在个人经历中,牛鼻绳可能与童年在农村的记忆相关,或是与参观农场和了解农业实践的经历相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牛鼻绳比喻为生活中的约束:
生活如牛,鼻绳是命运的线, 牵引我们,穿过岁月的田。
看到牛鼻绳,可能会联想到农村的景象,听到牛铃的声音,或是牧民的呼唤。
在不同文化中,牛鼻绳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牛是神圣的,牛鼻绳的使用可能更加谨慎和尊重。
“牛鼻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一个具体的物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3.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