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57
词汇“撝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撝夺”进行分析:
“撝夺”的字面意思是强行夺取或抢夺。其中,“撝”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夺取、抢夺的含义,而“夺”字则直接表达了夺取的意思。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撝夺”常用来描述战争、争斗或权力斗争中的强行夺取行为。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通俗的词汇如“抢夺”、“夺取”等。
“撝”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夺取、分开、挥动等。随着语言的发展,“撝”字的这些含义逐渐被其他词汇所取代,现代汉语中“撝”字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社会,战争和权力斗争是常态,因此“撝夺”这样的词汇在描述这些社会现象时非常贴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平与合作成为主流,这类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下降。
“撝夺”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冲突和对抗感,让人联想到战争、争斗和权力斗争中的残酷和不公。
在现代生活中,“撝夺”这个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巧妙地使用“撝夺”来营造一种古风或历史感,例如:“在那古老的城墙下,勇士们撝夺着荣耀与自由。”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或战斗的音效,可以更好地理解“撝夺”这个词汇所传达的激烈和紧张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强行夺取的行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撝夺”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涉及历史或文化话题时。
1.
【撝】
裂开。
【引证】
《说文》-撝, 裂也。 、 《易·谦》。马注:“犹离也。”-撝谦。 、 《礼记·曲礼》。注:“中裂之也。”-撝国君者华之。 、 《后汉书·马融传》-撝完羝,伪介鲜。
指挥 同: 挥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 《淮南子·兵略》-拱揖指撝,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
【组词】
挥军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