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7:01
“撝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撝”和“谦”。其中,“撝”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其古义为“挥动”或“指挥”,而“谦”字则表示“谦虚”或“谦逊”。因此,“撝谦”整体上可以理解为“以谦虚的态度指挥或行动”,强调在行动中保持谦逊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撝谦”可能用来形容一个领导者或指挥者在处理事务时,虽然拥有权力,但仍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领导力培训中,可能会提及这一概念。
“撝谦”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撝”字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已不太常用。“谦”字则一直保持着其基本的谦虚含义。这个词汇的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迁和语言的历时性。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撝谦”这一概念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强调在权力和行动中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
“撝谦”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成熟、稳重的领导风格,以及在处理事务时的智慧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职场或团队合作中遇到需要展现“撝谦”态度的情况,例如在领导一个项目时,如何在保持权威的同时,也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贡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云变幻的舞台上,他以撝谦之姿,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领导者以平和、谦逊的姿态在会议室中发言;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旋律温和的乐曲,来象征“撝谦”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领导风格可能被称为“谦逊的领导力”或“服务型领导”,强调在领导中保持谦逊和为团队服务的态度。
“撝谦”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所蕴含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领导理念是普遍适用的。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更加成熟和有效的沟通与领导技巧。
1.
【撝】
裂开。
【引证】
《说文》-撝, 裂也。 、 《易·谦》。马注:“犹离也。”-撝谦。 、 《礼记·曲礼》。注:“中裂之也。”-撝国君者华之。 、 《后汉书·马融传》-撝完羝,伪介鲜。
指挥 同: 挥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 《淮南子·兵略》-拱揖指撝,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
【组词】
挥军
2.
【谦】
(形声。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谦,敬也。 、 《玉篇》-谦,逊让也。 、 《易·系辞》-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 、 《易·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 《史记·魏公子列传》-皆谦而礼交之。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谦得益。 、 清·刘开《问说》-非苟为谦。
【组词】
谦洽、 谦光、 谦冲、 谦克、 谦厚
嫌疑。 同: 嫌
【引证】
《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