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1:24
姜黄(学名:Curcuma long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姜科。其根茎部分呈黄色,是制作姜黄粉的主要原料。姜黄粉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天然色素,广泛用于亚洲烹饪中,尤其是在印度菜中。此外,姜黄也因其具有的药用价值而受到关注,被认为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健康益处。
姜黄的英文名“turmeric”源自拉丁语“terra merita”,意为“有功之土”,反映了其作为香料和染料的重要地位。在古代,姜黄不仅用于烹饪,还用于染料和草药。
在印度文化中,姜黄具有特殊的地位,常用于**仪式和婚礼中,象征纯洁和好运。在中医中,姜黄也被用作药材,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姜黄常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异国情调的烹饪和传统医学的智慧。它可能唤起对健康、活力和自然疗法的积极情感。
个人可能在烹饪中使用姜黄粉,或在健康饮食中关注姜黄的摄入,体验其带来的健康益处。
在诗歌中,姜黄可以被描述为“大地的黄金”,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神秘的香料,引导主角探索未知的文化。
姜黄的颜色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金色的麦田或热带的沙滩。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印度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姜黄的使用和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姜黄主要作为香料和健康补充品;而在印度,它具有更深的文化和**意义。
姜黄不仅是一种香料,也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健康益处的植物。了解姜黄的多重意义和应用,可以丰富我们对食物、健康和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姜黄这一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姜】
(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同本义。
【引证】
《水经注·渭水》注-岐水经姜氏城为姜水。 、 《国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