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32
狗偷鼠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狗和老鼠那样偷偷摸摸地偷窃。基本含义是指小偷小摸,行为不光明正大,偷偷摸摸地进行偷窃或不正当的行为。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狗偷”和“鼠窃”两个部分组成,形象地描述了偷偷摸摸的行为。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狗和鼠常被视为不吉利的动物,因此这个成语也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联想到的是不诚实和不可信赖的行为。在表达时,常用来批评或警告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行为不端,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以此来表达不满或警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黑风高夜,狗偷鼠窃时,人心难测,世事如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狗和一只老鼠在夜晚偷偷摸摸地行动,背景是昏暗的街道或仓库。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轻微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neak around" 或 "steal like a thief",但缺乏像“狗偷鼠窃”这样形象和生动的表达。
狗偷鼠窃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且带有贬义的表达,常用于描述不光明正大的行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今复遣数舟,~。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3.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
4.
【窃】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 、 《墨子·公输》-敝舆而欲窃之。 、 《周礼·山虞》-凡窃木者有刑罚。 、 《礼记·礼运》-小臣窃。 、 《诗·桑中序》-相窃妻妾。 、 《书·微子》-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 、 陆机《辩亡论上》-奸臣窃命。
【组词】
窃窥、 失窃、 偷窃、 窃宝;窃铁、 窃药、 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