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7:08
“丰功劭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丰功”和“劭烈”两个词组成。其中,“丰功”指的是伟大的功绩或成就,“劭烈”则指英勇、壮烈的行为或精神。结合起来,“丰功劭烈”形容的是那些既有伟大成就又表现出英勇壮烈精神的事迹或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丰功劭烈”常用来赞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重大,如描述一位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能够传达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词汇用于学术讨论和研究中,强调历史人物或的重要性。
“丰功劭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英雄人物的赞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其他领域的杰出成就。
在**文化中,“丰功劭烈”常与忠诚、勇敢、牺牲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对个人或集体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为了国家、民族或理想而奋斗的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会频繁遇到,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丰功劭烈映日月,英雄事迹传千古。”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披战甲的将军,站在战场上,身后是飘扬的旗帜,耳边是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丰功劭烈”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eat deeds and heroic spiri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丰功劭烈”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或集体成就的赞扬,也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其于善行名言,丰功懋烈,谁得而废之。
1.
【丰】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引证】
《说文》-豐,豆之豐满者也。 、 《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懋】
(形声。从心,楙(mào)声。本义:勉励,使人努力上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懋,勉也。 、 《书·盘庚》-懋建大命。 、 《国语·晋语四》-懋穑劝分,省用足财。
【组词】
懋学、 懋扬、 懋敬
4.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