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5:56
词汇“丰墙硗下”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含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丰墙硗下”字面意思是墙体高大而地基狭窄。这个成语比喻外表强大而基础*弱,形容事物表面看似坚固,实则根基不稳。
“丰墙硗下”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事物本质与表象关系的深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领域,而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内外兼修”,因此“丰墙硗下”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于事物真实性的追求和对表面现象的警惕。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人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深入了解其内在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朋友,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丰墙硗下影斜长,夜深人静思量。”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座高大的墙体矗立在狭窄的地基上,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墙体时发出的吱吱声,暗示其不稳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丰墙硗下”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能够形象地描述事物的表面与内在关系,还能够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要深入本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1.
【丰】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引证】
《说文》-豐,豆之豐满者也。 、 《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
3.
【硗】
(形声。从石,尧声。本义:土地坚硬而瘠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硗,磐石也。字亦作墝。 、 《孟子》。注:“薄也。”-则地有肥硗。 、 《国语·楚语》-瘠硗之地。
【组词】
硗薄、 硗瘠、 硗秃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