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5:42
“公平正直”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公平”和“正直”两个词组成。其中,“公平”指的是处理事情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正直”则指的是人的品行端正,诚实不欺。结合起来,“公平正直”形容一个人或行为既公正无私又诚实可靠。
“公平正直”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公平”和“正直”常常单独使用,后来逐渐结合成一个固定搭配,用以强调公正和诚实的双重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公平正直”被视为君子应有的品德。在现代社会,这一价值观依然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公共管理和法律领域。
“公平正直”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信任和尊重。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于站出来,同时也提醒人们保持诚实和公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对待学生总是公平正直,不偏不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品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公平正直的光辉下,心灵得以净化,世界因此而美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法官在庄严的法庭上,公正地宣判,周围是肃静的人群,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公平正直”的力量。
在英语中,“fair and honest”可以对应“公平正直”,虽然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相似。
“公平正直”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极为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至关重要。
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玉皇说我在阳世为人~……正要补我做个太子太命。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