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51
“公庭”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公共的法庭或审判场所。它强调的是一个正式的、公开的司法环境,用于审理案件和进行法律程序。
“公庭”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公”(公共的)和“庭”(场所)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庭”已有指代审判场所的含义,而“公”则强调其公共性和正式性。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公庭”一词的使用逐渐固定在法律领域。
在**文化中,“公庭”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体现。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和对公正审判的期待。
“公庭”一词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正义、公平和法律的权威,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法律程序复杂性和严肃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公庭”这个词,但在观看法律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时,会经常听到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剧情和法律程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庭”:
在庄严的公庭上, 正义之剑高悬, 每一句证词, 都是真理的呼唤。
“公庭”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装饰庄重的房间,法官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律师和当事人在下面进行辩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官的锤子敲击声和律师的辩论声。
在英语中,“公庭”可以对应为“courtroom”,它同样指代法院的审判场所。不同文化中,虽然词汇不同,但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和公正的追求是相似的。
“公庭”一词在法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指代一个具体的场所,更是法律权威和公正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庭”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法律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