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27
命浊(ming2 zhuo2)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术语,用来描述因众生烦恼而导致的世间现象的混浊状态。在中,“五浊”之一就是“命浊”,指的是众生的寿命因烦恼增多而逐渐缩短,世间因此变得混浊不清。
在文献中,“命浊”通常与“劫浊”、“见浊”、“烦恼浊”和“众生浊”并列,共同描述一个时代的衰败和混乱。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哲学、历史变迁或社会现象时,可能会被引用以表达类似的混浊或衰败状态。
“命浊”一词源自经典,随着传入,这个词汇也被汉语吸收。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主要用于和哲学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其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特定的学术和文化语境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文化中,“命浊”是描述世界末日或衰败时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不常直接使用,但其背后的思想——即因众生的烦恼和错误行为导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提到“命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悲观或忧郁的情绪,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缩短和世界的衰败。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环境污染、社会问题或个人健康时,使用“命浊”这个词汇来表达一种深层的忧虑和不安。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在这命浊的时代,
星辰也黯淡无光。
众生烦恼如烟,
岁月匆匆,寿命无常。
想象一幅画面:灰暗的天空下,人们匆忙而疲惫地行走,这可以是对“命浊”的一种视觉联想。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缓慢的旋律,传达出沉重和忧郁的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命浊”的词汇,但类似的主题,如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衰败,在各种文化和**中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命浊”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中对世界状态的描述和评价。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讨论中,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来表达复杂的社会和哲学问题。
1.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2.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