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58
泣罪(きゅうざい)是一个日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泣”(きゅう)意为哭泣,“罪”(ざい)意为罪行或罪恶。字面意思是因罪行而哭泣,通常用来形容因犯下错误或罪行而感到极度悔恨和悲伤,以至于流泪。
在文学作品中,“泣罪”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深感悔恨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情境下,如**或道德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法律,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犯罪者或犯错者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泣罪”这个词在日语中相对较新,可能是由“泣”和“罪”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因罪行而哭泣的情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在日本文化中,悔恨和反省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因此,“泣罪”这个词反映了日本社会对错误行为的严肃态度和对悔改的重视。在某些**或道德教育中,哭泣悔恨被视为心灵净化和赎罪的一种方式。
“泣罪”这个词带有一种深刻的悲伤和悔恨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哭泣,试图通过泪水来洗刷内心的罪恶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错误行为的反思和对悔改的同情。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因犯下错误而深感悔恨,可能会使用“泣罪”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例如,在家庭或朋友之间的道歉场合,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深刻的悔恨和道歉的真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泣罪”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夜の静けさに包まれて
泣罪の涙が滴る
過ちを悔いて
心の平穏を求め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晚的灯光下哭泣,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而悲伤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悔恨和寻求宽恕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weeping for one's sins”或“crying for guil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不同文化对悔恨和赎罪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错误行为的反思和悔改的需求。
“泣罪”这个词深刻地表达了因罪行而哭泣的情感状态,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悔恨和反省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道德观念。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