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1:45
词汇“八恒河沙”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经典,用来形容数量极其庞大,难以计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八恒河沙”字面意思是指八条恒河中的沙粒数量。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沙粒众多,因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八恒河沙”源自**经典,特别是《华严经》中提到的“恒河沙数”概念,后来演变成“八恒河沙”,用以形容数量极大。
在**文化中,恒河被视为神圣的河流,沙粒数量巨大,因此用“八恒河沙”来形容数量,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庄严的感觉,联想到无尽的宇宙和深邃的佛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大量数据或资源时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数量的庞大和不可估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星辰如八恒河沙,夜空深邃无涯。”
想象一条宽阔的河流,沙粒在阳光下闪烁,这种景象给人以宏大和宁静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比喻来表达,如英语中的“countless”或“innumerable”。
“八恒河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想象力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数量的庞大,也承载了*文化的深远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若有众生,于八河恒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恒】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恒,常也。 、 《易·序卦传》-恒者,久也。 、 《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 、 《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求其恒。
【组词】
恒牙、 恒风、 恒舞、 恒制
3.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4.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