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10
“掩非饰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掩盖错误,粉饰过失。它强调的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即通过各种手段来隐藏或美化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以避免批评或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掩非饰过”常用来描绘那些虚伪或不诚实的人物形象,揭示他们的道德缺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不诚实行为,或者在讨论如何处理错误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诚信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同义词:文过饰非、掩饰错误、粉饰太平 反义词:坦诚相待、直言不讳、开诚布公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例如,“文过饰非”更侧重于用文辞来美化错误,而“掩非饰过”则更广泛地指任何掩盖错误的行为。
“掩非饰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掩”、“非”、“饰”、“过”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这个成语。在历史上,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用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政治人物。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掩非饰过”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行为,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透明度和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更加频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欺骗。在思维和表达中,我会避免使用这个词汇,除非是在批评或讨论不诚实行为时。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人试图掩非饰过,但最终都被揭穿。这些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诚信和透明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掩非饰过终难久,
诚信之光耀古今。
虚伪面纱一朝破,
真实自我显人心。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试图用面纱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但面纱最终被风吹走,露出真实的自己。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歌,歌词中反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反对掩非饰过的行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ver up mistakes”或“whitewash faults”,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意思,即掩盖错误或美化过失。不同文化中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普遍认为诚实是一种美德。
“掩非饰过”这个成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面对错误时要诚实和透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达对诚信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辩足以饰非。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拭。-饰,刷也。 、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