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07
词汇“掩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掩”和“遏”。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掩遏”进行深入分析。
“掩遏”的字面意思是遮掩和阻止。在汉语中,“掩”通常指遮盖、隐藏,而“遏”则意味着阻止、抑制。结合起来,“掩遏”可以理解为通过遮盖或隐藏来阻止某事物的发展或暴露。
“掩遏”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掩”和“遏”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各自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词汇,用以表达更为复杂的动作或状态。
在**文化中,“掩遏”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有关,强调适度的隐藏和控制,以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
使用“掩遏”这个词汇时,可能会给人一种压抑或秘密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隐藏和阻止,这可能会引起一种紧张或不安的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需要掩遏某些情感或信息的时刻,比如在工作中为了避免冲突或误解,有时需要适当地掩遏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掩遏”来描述一种深藏不露的美:
月光掩遏在云层之后,
星辰隐匿于夜的深邃。
视觉上,“掩遏”可能让人联想到云层遮住太阳,或者窗帘遮挡窗户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的、压抑的音乐,如巴赫的大提琴组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uppress”和“conceal”的组合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掩遏”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通过遮盖来阻止的行为或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遏】
(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引证】
《尔雅·释诂》-遏,止也。 、 《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 、 《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 、 《诗·周颂·武》-胜殷遏刘。 、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 、 《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锄其直,遏其生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组词】
遏捺、 遏密、 遏讼、 遏塞、 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