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1:27
词汇“掩身”的深入学*和分析:
“掩身”字面意思是指隐藏或遮蔽身体,避免被发现或注意。基本含义是在某种程度上隐藏自己,可能是出于保护、躲避或策略的需要。
“掩身”由“掩”和“身”两个字组成。“掩”字古汉语中意为遮蔽、隐藏,“身”字指身体。在古代文献中,“掩身”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的隐蔽行为,随着时间演变,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在**传统文化中,“掩身”有时与谦逊、内敛的价值观相联系,表示不张扬、不炫耀。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与隐私保护和个人安全意识相关。
“掩身”给人以神秘、谨慎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需要保护自己或他人时的紧张和策略性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掩身”可以用于描述在公共场合中避免被认出的行为,如名人出行时戴帽子和墨镜。
在诗歌中,“掩身”可以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月光下,树影婆娑,
夜行者掩身于暗影,
心灵在寂静中游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森林中掩身于树丛后的情景,带来一种隐蔽和安全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树叶沙沙的声音,增添一种隐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掩身”可以对应为“conceal oneself”或“hide oneself”,在不同文化中,这一行为都具有保护和策略的含义。
“掩身”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字面上描述物理上的隐藏,也在比喻和象征层面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