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3:54
词汇“凡吏”在中文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制或官僚体系时。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凡吏”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凡吏”字面意思是指所有的官员或一般的官员。在古代,它通常用来泛指政府中的各级官员,不特指某一级别的官员。
在文学作品中,“凡吏”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官场、政治斗争或官员职责的语境中。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旧,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
“凡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凡”意为所有或一般,“吏”指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官员”或“公务员”等词汇。
在古代**,官员体系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因此“凡吏”在描述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时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职责和行为的要求。
对于现代人来说,“凡吏”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距离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场文化和官僚作风,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思考。
由于“凡吏”是一个较为古旧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文学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凡吏”来营造历史氛围,例如:“凡吏皆知,此乃朝廷大事,不可轻忽。”
由于“凡吏”与古代官场相关,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的服饰、官帽,以及古代官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宣读政令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吏”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政府官员或公务员的词汇,如英语中的“official”或“bureaucrat”。
“凡吏”是一个具有历史特色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官制和官僚体系。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化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了解“凡吏”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