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0: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0:49:02
“卫藏”是藏语词汇,由“卫”(དབུས་,意为“中心”或“内”)和“藏”(བོད་,意为“”或“”)组成。在历史上,“卫藏”特指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即现在的拉萨及其周边地区,是的核心区域。
在文学中,“卫藏”常用来指代的中心地带,象征着文化的根源和精神家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地理区域,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族学中,它则有着更为精确的定义和使用。
同义词:藏中(指的中心地带) 反义词:边藏(指的边缘地区)
“卫藏”一词源自藏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当时“卫”指的是政治中心,“藏”则是指人居住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指代核心区域的标准词汇。
在文化中,“卫藏”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和的象征。它是藏传的发源地,许多重要的寺庙和活动都集中在这里。因此,“卫藏”在**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提到“卫藏”,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神秘的仪式、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词激发了人们对的向往和对**文化的尊重。
在计划旅行时,我特别关注了卫藏地区的景点和活动,希望能深入体验文化的精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卫藏”:
在那遥远的卫藏, 雪山之下,圣湖之旁, 心灵的归宿,信仰的殿堂。
想象一幅画面:蓝天白云下,布达拉宫巍峨耸立,周围是连绵的雪山和广袤的草原。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卫藏”的宁静与庄严。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Central Tibet”来对应“卫藏”,但这种翻译无法完全传达“卫藏”在藏语中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卫藏”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1.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