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40
词汇“卫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卫足”字面意思是指保护脚部,可能源自古代对脚部保护的重视,尤其是在军事或体育活动中。
由于“卫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提及保护脚部的相关内容,但具体例子较为罕见。
由于“卫足”不常用,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卫足”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脚部保护的重视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已经大大降低。
在古代,脚部的保护在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因此“卫足”可能在那个时期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由于“卫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保护和安全相关联。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通过穿着合适的鞋子来“卫足”,以防止脚部受伤。
在创作中,可以将“卫足”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对基本需求的保护和关怀。
由于“卫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表达保护脚部的意思,但具体对应词汇需要进一步研究。
“卫足”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其使用频率不高,它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