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05
词汇“卫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卫符”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保卫或证明身份的符牌或信物。在古代,卫符可能是一种官方颁发的令牌,用于证明持有者的身份和权限,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或通行证。
“卫符”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军事和行政制度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身份证”、“通行证”等词汇。
在古代**,卫符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持有卫符的人通常拥有一定的特权和责任。在现代社会,卫符的概念被更现代的身份证明方式所取代。
“卫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秘和庄严,以及持有者的特殊身份和权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卫符的概念可以被用来比喻某些具有特殊意义或功能的物品,如某个组织的徽章或证书。
在诗歌中,可以将“卫符”比喻为某种象征性的物品,如: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卫符的光芒依旧闪耀,
它见证了无数的誓言,
守护着永恒的信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卫符”的概念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徽章或印度的身份证明物。
“卫符”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的身份证明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行政制度。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