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4:39
词汇“恣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恣放”字面意思是指放纵、不受约束的状态。其中,“恣”意味着任意、放纵,“放”则表示放开、释放。结合起来,“恣放”描述的是一种行为或态度上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恣放”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恣”和“放”两个字组成,历史上这两个字都有放纵、不受约束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恣”字来描述放纵行为的例子。
在**传统文化中,“恣放”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与儒家强调的“礼”和“节”相悖。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恣放”有时也被看作是个性表达的一种方式。
“恣放”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由、激情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不负责任和混乱的负面联想。
在个人生活中,“恣放”可能体现在艺术创作、旅行体验或是个人兴趣的追求上,如“他恣放地追求摄影艺术,不受任何限制”。
在诗歌中,“恣放”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如“山川恣放,江河奔流”。
结合图片,“恣放”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或无垠的海洋;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自由奔放的爵士乐或摇滚乐。
在英语中,“恣放”可以对应“unbridled”或“unrestrained”,这些词汇同样表达了无拘无束的含义。
“恣放”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恣放”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1.
【恣】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恣,纵也。 、 《淮南书》。注:“放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 《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遥荡恣雎。 、 《荀子·解蔽》-无正而恣雎。 、 《吕氏春秋·禁塞》-而无道者之恣行。 、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 、 《史记·李斯传》-有无下而不恣睢。 、 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恃恩自恣。
【组词】
恣逆、 恣逞、 恣横、 恣逸、 恣睢、 恣横、 恣擅、 恣骜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