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4:18
“恣睢无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恣睢”和“无忌”两个词组成。其中,“恣睢”意为放纵、无所顾忌,“无忌”则表示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整个成语形容人行为放纵,无所顾忌,不顾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恣睢无忌”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时被描述为恣睢无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检点、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行为模式或社会现象。
“恣睢”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意为放纵、不拘束。“无忌”则常见于古代文献,表示无所顾忌。这两个词组合成“恣睢无忌”后,其意义更加强调行为的放纵和无所顾忌。
在**传统文化中,“恣睢无忌”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因为它违背了儒家强调的礼义和规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检点、不顾社会规范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顾他人感受、行为放纵的人。在表达上,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强调某人行为的极端不负责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恣睢无忌地对待工作,最终因为不遵守公司规定而被解雇。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他恣睢无忌地行走,月光照亮了他不羁的影子。”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晚的街道上无所顾忌地行走。听觉上,可能是一首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强调自由和不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bridled”或“reckles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放纵和无所顾忌的意味。
“恣睢无忌”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非常重要。
初,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至萼遂斥为不道,且欲不使议。其言恣肆无忌,朝士尤疾之。
世祖时赏罚出至公,督抚不敢~。
1.
【恣】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恣,纵也。 、 《淮南书》。注:“放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 《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遥荡恣雎。 、 《荀子·解蔽》-无正而恣雎。 、 《吕氏春秋·禁塞》-而无道者之恣行。 、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 、 《史记·李斯传》-有无下而不恣睢。 、 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恃恩自恣。
【组词】
恣逆、 恣逞、 恣横、 恣逸、 恣睢、 恣横、 恣擅、 恣骜
2.
【睢】
(形声。从目,隹(zhuī)声。本义:仰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睢,仰目也。 、 《史记·伯夷传》。正义:“仰白目怒貌也。”-暴戾恣睢。 、 《汉书·五行志》。注:“仰目视貌也。”-万众睢睢。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忌,憎恶也。 、 《国语·晋语》-而忌处者。 、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不克不忌。 、 《国语·越语》-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
【组词】
忌恶、 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