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53:36
“专恣跋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专恣”和“跋扈”两个词组成。其中,“专恣”指的是专断放肆,不加约束;“跋扈”则指霸道、蛮横,不讲理。结合起来,“专恣跋扈”形容一个人行为霸道,专横跋扈,不顾他人感受,独断专行。
“专恣跋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专恣”和“跋扈”都是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意义逐渐结合,形成了现在的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专恣跋扈”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负面,与儒家倡导的“仁”和“礼”相悖。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也被认为不利于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滥用、不公平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传达出对某人或某行为的强烈不满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在团队中过于专横,不顾他人意见,我可能会用“专恣跋扈”来形容他的行为,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和担忧。
在创作中,可以将“专恣跋扈”用于描绘一个反面角色,如一个**的国王或一个霸道的老板,通过这个词汇增强角色的负面形象。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者的画像,或是某个历史上的暴君雕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命令声或是独断的决策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yrannical”或“authoritaria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权力滥用和独断专行的意思。
“专恣跋扈”这个词汇在描述某些负面行为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特点,还带有强烈的社会和文化批判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頵以行密专恣跋扈,尝移书讽之。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恣】
(形声。从心,次声。本义: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恣,纵也。 、 《淮南书》。注:“放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 《庄子·大宗师》。李注:“自得貌。”-遥荡恣雎。 、 《荀子·解蔽》-无正而恣雎。 、 《吕氏春秋·禁塞》-而无道者之恣行。 、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 、 《史记·李斯传》-有无下而不恣睢。 、 李白《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恃恩自恣。
【组词】
恣逆、 恣逞、 恣横、 恣逸、 恣睢、 恣横、 恣擅、 恣骜
3.
【跋】
(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 《诗·鄘风 ·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怃。
【组词】
跋援、 跋履
4.
【扈】
(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夏后同姓所封,与启战于甘者,在鄠有扈谷甘亭。 、 《书·甘誓序》。释文:“国名。”-有扈。 、 《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